每當夏季來臨之時,在西安古城就有既不包餡,又不夾果,全用糯米制成的夏令風味小吃——蜂蜜涼粽子。
蜂蜜涼粽子
蜂蜜涼粽子,是西安、關中和陜南一帶流行的夏令風味小吃。它與別的粽子不同,既不包餡,也不包粽葉,全用糯米制成,形似菱角,白瑩如玉,清涼解暑。吃時用絲線或竹刀割成小片,放在碟子里,淋上蜂蜜或玫瑰、桂花糖漿。吃起來筋軟涼甜,芳香可口。蜂蜜涼粽子始于唐代,是由唐代“燒尾宴”上的“賜緋含香粽”演化而來的。是在涼粽子上淋上蜂蜜而成,是一種理想的夏令食品。具有涼甜芳香、沁人肺腑的特點。
蜂蜜涼粽子
陜西盛產蜂蜜,產量居全國第二,陜南和關中部分地方盛產糯米,制作蜂蜜涼粽子有得天獨厚的條件。蜂蜜和糯米,營養豐富,還有許多食療作用。因此,蜂蜜涼粽子在西安、關中和陜南,是深受群眾喜愛的夏令風味食品。
屈原饃
粽子起源很早,相傳與紀念屈原有關。西安唯典陜西小吃培訓中心的小編在這里說一下題外話,秦人過去端午節可是不吃棕子的,更不會紀念屈原,秦人吃的是屈原饃。傳說:戰國時期,秦國人聽說屈原死了,為了慶祝自己的死對頭的離去,而家家做饃慶祝,這也是秦人愛國的體現吧!
蜂蜜涼粽子,歷史悠久。史籍中多有記述。在長安長大的唐代段成式所著的《酉陽雜俎》中記載:“庚家粽子,白瑩如玉”。早在唐中宗年間,它就是當時盛行一時的“燒尾宴”上的一道佳肴。那時叫“賜緋含香粽子”(蜜淋)。后來,長安城里也逐漸出現了專門經營這種粽子的店鋪,而且制做這種粽子的技藝已相當高超了。唐代著名詩人元稹曾作詩贊曰:“彩縷碧筠粽,香粳白立團”。又據《歲時雜記》稱:“端午粽子名品甚多,形制不一,有角粽、錐粽、菱粽、筒粽、秤錘粽(又名九子粽)”。由此可見,遠在盛唐時期,長安蜂蜜涼粽子已是上至宮廷下至民間的著名食品了。
蜂蜜涼粽子,這東西現在西安一年四季處處都有,過去則是夏時街頭販賣的解暑小食。賣粽子的小販,挑個擔子走街串巷,一頭擱水桶,粽子預先做好了放里面,一頭放蜂蜜、玫瑰、白糖,一摞白瓷盤子,上面盤根絲線。粽子包成菱形的,就是大點,約摸有成人半臂長短,剝開粽子上的濕布,出現白瑩如玉的粽子,咬住絲線一頭,另一頭盤在粽子上輕輕一拉,便把粽子橫剖兩半。再切成薄厚均等的薄片布在盤里,用小勺細細的澆上蜂蜜和玫瑰醬,好似玉片上襯了琥珀一般,吃起來是筋軟涼甜,香潤滑糯,張口還芳香回甘,一盤吃罷覺得暑氣全消,不愧是夏日甜品中的魁首。
蜂蜜涼粽子
做法是將糯米先制作成粽子,無餡,煮熟后晾涼,待涼透后撒上蜂蜜、桂花醬即可食用。以其涼爽甘甜、沁人肺腑的風味特點而聞名三秦,是理想的夏令食品。
取1張葦葉(有的葉子小,可以一次用2張或3張),對疊彎成漏斗狀,底部的尖一定要收緊,不能有空隙,加入糯米,鋪滿。然后將葦葉折起,包裹嚴實,依照兩邊粽葉的方向包成三角或四角粽子,用繩扎好。
1、鍋中加足量的水(要完全沒過粽子),大火煮開,放入粽子,水再次沸騰后轉中小火煮一個半小時;
2、煮好后,撈出粽子,一個個擺放開,收干表面的水份;
3、煮熟后晾涼,待涼透后撒上積安堂洋槐花蜂蜜、桂花醬即可食用。
粽子要捆緊,以免在煮的時候松散開,煮粽子一定要水開后再下鍋,煮粽子的水要全部沒過粽子,不然沒有浸到水的部分會煮不熟。
糯米:補中益氣、健脾止瀉、解毒。 蜂蜜:補脾胃、潤肺止咳、解毒。
有機會來西安旅游的朋友一定要嘗嘗陜西特色小吃之--蜂蜜涼粽子,用西安唯典小吃培訓中心小編的話來說就是好吃不貴。
想了解和學習正宗陜西小吃的朋友可以關注微信:18109282056,來自西安唯典陜西小吃培訓的小編會不定期的發表一些陜西傳統小吃的做法技巧或者簡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聯系西安唯典學小吃喲,小編以前也有很多文章介紹過各種小吃技術、配方、設備、文化、歷史的!